9月5日,《四川日报》(07版)刊发我校院文史教研部教师李颖丽博士理论文章《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路径思考》。
文章认为,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浪潮叠加涌进,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从原来的邻里纠纷等小问题,迅速演变为环境卫生、治安维稳、民政管理、物业服务等复杂问题。基层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矛盾纠纷的聚焦点,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交汇点。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参与社区治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加强新时代社区治理,亟须加快转变基层治理理念,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街巷、村、社区、院落等小单元撑起社会治理大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和均衡发展。
文章指出,在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推动我省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创新路径,应主要从如下方面努力: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促进基层社会治理逻辑起点回归;要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促进党的政治优势向基层延伸,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架构;要深化体制改革,推动街道和居委会职能回归;要培育整合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促进各种社会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要强化平台、载体和机制建设,推动各种资源向基层沉淀;要夯实信息化和网格化治理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手段现代化。
网址链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80905/199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