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党校
乐山市委党校:多维发力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8日 部门/单位:乐山市委党校 文:李蓉、史丽花 图:李蓉 签发人:蒋勤勇

党校(行政学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智库,彰显着“为党献策”的独特价值。近年来,乐山市委党校坚守党校初心,锚定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平台、强队伍、优机制、促转化,多维发力推动新型智库建设从“拓荒”到“成林”,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贡献坚实的党校智慧和力量。

一、建平台,筑牢思想策源地

一是整合专业研究力量。立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学、党史党建等骨干学科,统筹全市党校系统师资力量,组建10个重点(特色)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锚定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二是建强学术交流平台。依托“省委党校智库研究基地”“乐山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等载体优势,打造开放、权威的发言发声平台;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智库交流活动,通过成果展示、观点争鸣,不断提升党校智库学术话语权。近两年,成果入选各级各类智库论坛活动90余篇。

三是打造能力提升平台。常态开展科研咨政选题论证、高层次课题申报辅导、提能培训、创新论坛等活动,近年来,邀请权威学者、部门专家20余人次,到校开展“理论+实践”双维培训,帮助教研人员精准把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科学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全面提升教研人员理论应用水平和决策服务能力。

二、强队伍,锻造智力先锋队

一是靶向引才充实力量。聚焦乐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党校建设需要,大力引进人才。近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17名、紧缺专业选调生3名。2025年,引进硕士研究生12人,计划引进博士3人,涵盖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方向,持续壮大智库研究梯队。

二是精准育才激发创新。针对青年教师和资深专家实施分层分类培养。通过“导师帮带”+“岗位历练”+“实战比武”,夯实青年教师理论根基、丰富实践经验;鼓励资深专家牵头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持续深耕,不断激发创新活力。9名教师获嘉州社科菁英荣誉称号,入选省市专家人才库35名。

三是协同聚才凝聚智慧。以重大研究项目为牵引,深化与省委党校、市社科联、在乐高校等智库机构合作,打破部门、高校界限和学科壁垒,组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研究团队;邀请3名退休专家担任名誉顾问,为智库工作出谋划策;吸纳6名校外知名学者进入学术委员会,凝聚多方智慧推动智库高质量发展。

三、优机制,激活发展驱动力

一是深化学员参与机制。训前精准对接,结合学员“双带来”“需求清单”调整选题指南;训中全程指导,教师“选题+调研+撰写+转化”全流程参与,引导学员聚焦小切口深调研建言献策;训后常态化联系,抓牢学员资源,推动学员从“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近两年,先后12篇学员咨政报告获市领导签批,2期学员《咨政成果汇编》获市领导高度肯定。

二是建立重大项目孵化机制。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需求,动态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按照“能者上、智者上、谁有本事谁上”原则竞争择优,强化对“榜单发布—评审立项—验收评估”全周期督导,智库研究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破题”。2025年,聚焦高层次成果孵化攻坚,立项揭榜挂帅项目2项。

三是优化制度激励机制。优化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完善激励制度3项,补充配套制度2项,提升高质量智库成果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同时作为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的核心评价要素,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兑现教师动态绩效工资及据实核增专项奖励性绩效工资近50万元,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

四、促转化,打造咨政金名片

一是畅通报送渠道。建立分级分类报送机制,针对重大战略、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等不同领域成果,精准对接适配报送部门,形成“专报直送”“多渠道分发”相结合的报送体系;强化与市委政研室、市决咨委、市社科联等部门常态化协作,积极开拓《决策参考》《领导参阅》《重要成果专报》等部门报送渠道,推动更多智库成果进入决策者视野。

二是推动多元转化。深化“教研咨”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咨政成果向教学案例、学术研究双向转化,并在党政内刊、主流媒体、学术期刊等平台推介传播,全方位扩大党校智库成果社会影响力。近两年,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

三是聚力打造品牌。建立健全“问题收集—分析研判—优化完善”动态反馈闭环机制,实时跟进成果流转进度、领导批示及部门采纳情况,确保咨政成果谋在关键处、参到点子上。近两年,市委党校咨政成果获各级领导肯定性签批36件,连续2年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决策咨询工作组织奖。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