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是人在意识中由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思想供给是基于自我的社会特点、长处与优势而向公众输出和提供舆论观点、道德评判、思想理论,正确引导社会发展的行为。很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由一定的文化理论传播平台来进行的。
思想供给的一个目标是通过信息和思想的传播而产生影响力。具体而言是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构建舆论引导和思想树造,在思想市场形成更大传播,用理论之光为受众照亮更广更远的彼岸。《史记·封禅书》记载说:“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这是提供物资和钱财,供人们之所需。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则是思想的供给,这是塑造人的价值观和精神的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越来越成为媒体及各类文化理论传播平台的拳头产品。毫无疑问,党校期刊,无论是作为媒体,还是作为文化思想传播平台,都在思维供给中担起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党校具有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职责,并研究和传播党建理论,因此,党校的思想供给更为突出。这一供给最重要的具体形式,就是党校期刊。在我国,各类党校期刊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研究的重要阵地。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纸质刊物受到了挑战。如何应对这场变革,是各个党校期刊认真思考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强化和创新党校期刊思想供给,近年来在一些党校期刊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和10余年前大数据刚刚兴起之时相比,各期刊社从机构日常运作到编辑、出版、运行平台、传播与分享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甚至在10余年前是完全不可预料到的。
利用大数据创新党校期刊思想供给
调查显示,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党校和各行业数百家党校以及行政学院大部分都办有自己的学报学刊,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有近400 家。其中,中共中央党校在利用大数据创新党校期刊思想供给方面走在了前列。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负责《学习时报》《理论动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行政管理改革》的编辑出版,还承担着网络和新媒体中心的运营。于2007年10月开通的“理论网”也由该校报刊社运营。
所有这些刊物都以纸质定期出版。除《理论动态》杂志外,其他杂志都有电子版可供阅读和查阅,且刊载于理论网。其中,《学习时报》可以直接在理论网上查阅从2013年11月04日 至今的全部内容;《中国党政干部论坛》链接至中国知网,可以查阅从1988年1期至今的全部内容,至2021年第5期,共出文献10483 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阅从1988年第1期至今的全部内容,至2021年第1期,共出文献4311 篇;《行政管理改革》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阅从2009年第1期至今的全部内容,至2021年第5期,共出文献2359 篇。
由于我们重点在于研究期刊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因此,此处并不将作为报纸的《学习时报》纳入考察的范围,而是主要考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行政管理改革》的运作模式。从理论网点击这3处的链接,分别指向中国知网等网站关于该杂志的介绍,其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的链接网页不仅有杂志的简单介绍,还有网上办公系统。3份杂志在网站上都有电子文档,而且最长时间保存了33年之久,这极大地方便了该3份文献的应用。其中,关于网上办公系统的应用表明,报刊社已经在利用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对杂志进行科学管理。
对于新媒体的应用,理论网首页的最下面,有5个媒体矩阵的二维码,它们分别是“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改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学习时报》的公众号,另外有一个二维码无法打开链接。
各地党校期刊方面也有着比较普遍的体现,只不过在特征上有所不同。例如,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了两种期刊《探索》和《重庆行政》,期刊内容和版面上都富有特色。其中,《探索》杂志是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在全国近3000种社会科学期刊中,全文转载率排位较靠前。期刊另有专门的网站“探索网”( 网址:http://tansuozz.cn)。在中国知网上,《探索》杂志的电子文档包括从1985年第1期(创刊期)到现在的所有文章。《重庆行政》杂志也有自己的官网。该两份刊物在重庆市委党校官网首页的显著位置均设有链接。《重庆行政》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阅自1999年第1期至今的所有文章。
四川省委党校编辑出版的期刊有《理论与改革》《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在中国知网上,3份刊物都可以查阅至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所有文章。《理论与改革》公众号有对《四川行政学院学报》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的链接介绍。
如何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做好思想供给,这也是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上海市长期思考的问题。上海市委党校编辑出版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党政论坛》《干部文摘》3种刊物。这3份刊物分别可以在万方数据网可查到自2000年至今、自2001年至今、自2011年至2016年的全部文章。《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有自己的网站。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校期刊考察同样是必要的。以新疆为例,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自治区行政学院开办有政治理论刊物《实事求是》杂志,该刊物创刊于1978年。中共西藏自治区党校、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开办有《西藏发展论坛》杂志,双月刊,该刊物于1982年正式营运。两份刊物未见有自己的网站,但在中国知网上可以见到多年来所刊载的文章,在其他投稿网站上也有介绍。
最近10年来,各党校期刊在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方面,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极大地方便了党校的思想供给,方便了公众对于学术、思想、观点和最新信息的获取,根本性地改变了过去只能通过订阅党校纸质期刊才能获得相关材料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很多期刊可以在网上直接查阅到10年前、20年前乃至30多年前的每一期刊物内容,这在过去只是依赖于纸质期刊订阅的时期,几乎是做不到的。同时,一些党校期刊通过自有的官网及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网站及新媒体对于视频、音频的使用与传播,更是对于纸质期刊内容与形式上的全新变革。在期刊编辑部内部,利用大数据和网络编辑稿件之举,也正在形成为制度。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减少稿件的差错,而且提高了编辑人员的办公效率。
党校期刊在利用大数据提供思想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有的考察来看,党校期刊以大数据提供思想供给的现状,仍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站建设与内容更新上的滞后性。虽然全国副省级和省级以上党校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单位的期刊并不是都有网站。我们认为,每一份党校期刊是否应当有自己的官网,这个问题可能不必一概而论。但是,同一个党校办有多份期刊的,开设相应的期刊社网站是有必要的,因为这可以使同一个期刊社的网站展示其所编辑出版的多份杂志。网站内容更新滞后是一些网站比较普遍的现象。
第二,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不够。有关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微信平台关注学术期刊发布的信息。但在现实中,党校期刊对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应用,虽然已有体现,但是显然并未达到人们一般的预期。不少党校期刊并没有开设与之相对应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并且,调查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除省级和省会城市的党校而外,地区级的党校期刊开办的公众号微乎其微。各地党校期刊的微博相较于其公众号的数目更是少得多。
第三,新媒体的影响力不够。阅读量决定了信息的扩散度,而在很大程度上,阅读量是由粉丝数量决定的。在我们的考察中发现,各党校期刊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并不高,很多单篇文章的阅读量只有一两千次甚至只有几百次。
第四,互动性缺失。党校期刊社对内和对外的互动性尚是非常不足,甚至对于稿件的采用,很多时候还是等待作者投稿的传统方式。由于作者库、专家库并未建立起来,智能化显得不足。这些都这极其有悖于期刊社自主利用大数据的科学行为。
当然,必须要承认,上述状况与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党校期刊这个领域。不少领域在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方面都表现滞后。认清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在现实工作中作出积极的应对和调整,找准缺失,确立规划、方案和目标,从而为党校期刊利用大数据更好地提供思维供给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期刊社)